煙臺福山人事局建人力資源服務三體系助企業發展
發布時間:2010-08-27 新聞來源:山東英才網聯
山東英才網聯市場部新聞中心8月10日訊。近年來,煙臺市福山區在建設新型工業化河濱市區過程中,項目引進力度不斷加大,主導產業發展速度不斷加快,為企業提供智力支持,解決用工難題,
從構建政府、市場和培養培訓三項人力資源服務體系入手,加快形成企業發展新優勢,全區工業經濟取得突破性發展。2009年,引進各類人才1126人,其中碩士及副高以上70人,實現新增就業再就業6500人,新增農村勞動力輸出就業1201人,完備的人力資源服務機制,有效解決了企業迅速擴張和2010年初“民工荒”帶來的用工難題。
一、以開展“企業服務年”活動為契機,構建全面細致的政府服務體系
堅持把為企業提供一流人力資源服務作為為企業解難題、促發展的重要工作來抓,深入企業了解需求,搭建平臺加強合作,全區人力資源服務水平得到全面提升。
(一)實行領導包片聯系企業制度。以高新區、信息產業城為重點,將全區劃分為五個區域,每個區域安排兩名干部負責包幫聯系,并為支柱產業、重點企業發放服務“綠卡”,提供人事人才政策咨詢、協助進行人才招聘和人才培訓等服務,簡化服務環節,縮短交流距離,及時掌握和幫助企業解決在生產經營、人才開發中遇到的實際問題,與企業建立起了互動型、緊密型的合作關系。在金融危機中,東洋機電有限公司成功開發國內市場,國內銷售份額占銷售總額的80%,為實現管理本土化,急需大量中高層管人員,在了解這一情況后,充分發揮自有網站、市場和社會關系,幫助企業成功招攬人才。去年,共走訪企業421家,發放人才服務綠卡200多張,幫助解決各類用工難題70個。
(二)發揮企業人事經理協會紐帶作用。為解決企業要求加強黨政企校之間、區域之間交流合作,破除同業之間無序競爭,期盼合理的中介平臺提供優質服務,加強上下溝通聯系等方面訴求,于2008年9月成立了由28家高校、企業組成的“煙臺市福山區人事經理協會”,通過向會員宣傳貫徹最新的勞動人事人才政策法規,組織會員及會員單位結合工作實踐,定期與不定期地舉辦研討會、專題講座、經驗交流會,開展會員單位之間的參觀考察及戶外拓展、聯誼等活動,增進會員之間的溝通與交流,實現會員經驗分享,推動行業、企業之間經濟、技術、人力資源的協作;組織校企之間供需洽談會、見面會,促進實現“零距離對接”和“訂單式培訓”,形成院校與企業之間的良性互動,互利雙贏。一年多來,共舉辦高層次人力資源培訓講座5次,校企之間交流活動3次,召開協會工作年會2次,舉辦各類黨企、校企聯誼會3次,組織會員單位免費參加全市大型招聘會10余次。
(三)建立“人才需求季報告”和人才引進目錄制度。根據區內經濟發展特點,開展企業用工需求調查,詳細了解人力資源情況,定期更新人才引進目錄,發布人才需求報告,制定解決方案。圍繞藍色經濟區三大基地規劃建設,重點在汽車、特鋼、電子、食品等主導領域,有針對性地與大中專院校、科研院所、對口專業技術人才聚集地區以及人力資源富余地區開展合作交流。春節過后,大部分企業面臨“用工荒”,在了解企業用工情況后,及時發布需求情況,針對用工最為緊缺的汽車線束和電子信息企業,組織召開專場招聘會,并主動與魯西南、大西北及安徽、四川等人力資源相對充足的地區聯系,及時傳遞用工信息,借助“外人”補足企業用工短缺。目前,共發布人才需求信息60份,向企業推薦人力資源公司10余家、外地職業院校30余家,采取各種形式向企業輸送勞務人員300多名,實現了對人才開發的有效調控。
二、以市場和數據庫建設為基礎,構建便捷高效的市場服務體系
市場和人才庫做為企業發現人才的主渠道,以建立高效便捷的市場服務體系為目的,不斷加大兩個市場投入力度,擴充人才庫資源,充分發揮中介平臺和橋梁紐帶作用。
(一)充分發揮固定市場的基礎性調節作用。一是在提高市場知名度上做文章,打造高層次人才聚集地。充分利用福山區人才市場和人力資源市場現有資源,舉辦了持續兩個月的“福山區重點企業、重點項目人才招聘月”和“創建公共就業服務品牌”活動,實行“三免費”政策,最大限度減輕企業和人才負擔,打造市場招聘品牌,吸引各類人才到我區應聘,解決企業用工需求。全年,共舉辦日常招聘會90余場,600多家企業入場招聘,入場應聘人才4萬人次,舉辦大型專題招聘活動8次,20多家重點企業到會招聘,應聘人員每場均達到2000人左右。二是積極對接區外人才市場,拓展企業選才范圍。組織120多家企業免費參加正月初九、駐煙高校畢業生專場、全市高新技術企業、民營企業招聘專場9次;與開發區聯合舉辦了“秋季畢業生洽談會”招聘專場,組織區內70家企業參加,吸引畢業生近萬人,達成就業意向600多人,滿足了區內各類企業的人才需求。
(二)積極開發網上市場的便捷服務功能。依托半島制造業人才網,進一步完善人力資源網絡服務功能,發揮網絡市場人才招聘優勢。通過掛靠聯名知名人才網站、利用平面媒體廣告等方式,增加瀏覽量,提高網上市場的知名度,完善網上服務功能,增加在線咨詢、畢業生就業、檔案查詢和人才庫四個欄目,新增高校直通車、企業資源庫、人才搜索配對等服務,改進了人事代理、商調函、介紹信管理等功能,同時對網站名稱、界面以及搜索方式進行不斷完善、優化,提高網絡利用率,打造高效快捷的網上服務平臺。目前,年均網站訪問量已達10萬人次,提供就業崗位1000個,為企業招聘人才430人。
(三)擴充完善人力資源庫信息儲備。通過登記求職信息、畢業生報道、下崗職工登記等渠道,擴充人力資源數據庫,實現區域人力資源儲備。一是建立推行信息資源共享服務機制,建立完備的數據庫。根據全區汽車零部件、電子信息和機械制造、現代物流等主導產業在人才方面的需求,加強與周邊縣市區人才機構、高校和各類人才中介機構的交流聯系,建立起信息互通共享機制,實現數據庫資源膨脹,在此基礎上,分類建立了企業需求和經營管理人才、專業技術人才以及實用技能人才數據庫,并按“高、中、低”三個檔次分類管理,搭建起種類齊全、人員充足、使用便捷的人力資源服務信息平臺。二是建立多渠道查詢方式,及時快捷的滿足企業需求。開通網上、電話、現場等多種查詢方式,為企業提供及時便捷的查詢,滿足企業用工急需。目前,全區人才資源庫總量已達3.5萬余人,企業信息庫1145條,有效提高了我區的人力資源配置效率。
三、發揮職業教育資源優勢,構建人力資源多層次培養培訓服務體系
人力資源的培養培訓是實現區域人力資源可持續發展的重要保障。近年來,福山區不斷加大職業教育投資,提高企業培養培訓補貼,著力開發存量人力資源,實現了人力資源效能的最大發揮。
(一)開展“訂單式”培養,為企業提供適崗人才。一方面加大培訓基地建設。以汽車工程職業學院為依托,投資1.2億元,加大實訓基地建設投入,提高全區職業教育和實訓基地建設水平,營造真實的生產、建設、服務和管理工作環境,形成與企業生產技術同步、產教結合、產學結合、產學研一體化的教育培訓基地。另一方面轉變培養理念。按照“企業需要什么樣人才,就培養什么樣人才”的原則,鞏固發展校企合作模式,把握企業技能型人才需求結構,搭建技能型人才培養平臺,細化“訂單”培養計劃,總結推廣與富士康科技集團、浪潮LG、矢崎、得寶、山東上汽(煙臺)變速器有限公司定向培養班和豐田汽車、德國汽車專修班的辦學經驗,為企業量身定做技能型人才。目前,學院年可為企業提供合格人才1000余人。
(二)實施人才培訓工程,為企業發展提供人力資源持續支持。培訓在提升企業綜合競爭力、增強員工歸屬感和責任感方面具有重要作用。在金融危機帶給企業生產經營巨大沖擊的同時,也為企業提供了調結構、擴市場的重要機遇,09年上汽變速器、德爾福派克電氣等21戶企業追加投資12億元,新設備、新技術的投入,對職工技能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。針對存在的技能培訓不足等問題,政府牽線搭橋,充分利用區內職業學校和培訓機構,為企業職工提供上崗培訓、晉職培訓,培訓經費不足部分由區就業專項資金予以支持,逐步形成了“技能人才為產業發展服務,產業發展為技能人才成長提供平臺”的良性發展局面。
(三)盤活存量資源,充分發揮既有人力資源優勢。城鎮化速度的加快和金融危機的爆發,產生了大量存量人力資源,按照引進與開發并舉的原則,通過實施系統全面的培訓,將就業難題成功轉化為發展優勢。一是圍繞提高下崗職工再就業能力,開展免費培訓。針對下崗職工技能落后、創業能力不強的特點,由區就業訓練中心組織對失業職工進行計算機和創業培訓,提高適崗能力和業務水平,實現返崗就業。2009年以來,舉辦培訓班7期,培訓175人次。二是圍繞農村剩余勞動力資源開發,實施“陽光培訓”工程。根據區域企業特點,結合用工缺口情況,開展“陽光培訓”工程,利用社會培訓機構,簽訂培訓合同,對農民進行定向培訓,使其掌握一定技能,實現農村剩余勞動力合理開發,為企業提供合格工人。2009年通過君程職業培訓學校、正大職業培訓學校等培訓機構培訓農民工482人,財政補貼17萬元。
【打印】 【關閉】
分享到: | qq空間 | 新浪微博 | 人人網 | 豆瓣網 | MSN | 騰訊微博 |